3月26日,新北区龙城初级中学组织全体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参加了“人工智能赋能教学”线上培训活动,本活动由省教科院主办,活动聚焦人工智能在课堂实践、教研创新中的全景应用,通过理论引领与案例剖析,助力教师更新理念、提升技能,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领导致辞启新程,智能教育明方向
首先,南京市鼓楼区教育局领导深入剖析人工智能对教育创新的关键作用,强调其推动教学现代化进程的战略意义,并鼓励教师主动拥抱技术变革,在课堂实践中大胆探索、勇于突破。江苏省教科院领导从宏观视角出发,阐释人工智能引发的教育理念与模式变革,并对研修成果寄予厚望,期望通过此次活动加速教育智能化转型,为教师提供更具启发的实践指引。
专家分享论前沿,AI教学展真知
主题分享环节,专家们围绕AI技术在教学中的落地应用展开深度研讨。江苏省教科院数字教育研究所赵华以《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全景应用》为题,系统解析AI大模型在备课、授课、评价等全流程的赋能潜力,为构建智能化教学体系提供理论支撑。单道华、赵亚东两位专家则以教学智能体研发为切入点,分享了AI大模型的场景实践,传递一线实践中的宝贵经验。
课堂实战呈风采,多元范式显匠心
实战展示环节中,来自多所学校的教师呈现了AI赋能的创新课例。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高级中学高宏通过《胶体》一课展现AI辅助化学课程探究式教学的独特优势;南京市天妃宫小学石静文以《我与AI话西游》实现语文个性化教学,激发学生阅读兴趣;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张津借助AI技术完成《威尼斯的小艇》智慧评价,精准捕捉学情动态;徐州市潇湘路学校孙露在项目式教学《跟着苏轼游徐州》中融入AI工具。多元课例充分彰显人工智能在不同学科、不同教学模式中的实践价值。
总结凝智谋发展,聚力前行向未来
活动尾声,省教科院数字教育研究所所长赵华全面梳理研修成果,呼吁教师将AI技术深度融入日常教学,多应用少指挥,多放手少牵制,多跨界少单学科,多学习少指责,多思辨少跟风。赵所长强调无论技术如何发展,要眼中有“人”,有“工”匠精神,有“智”慧应用,提升学生终身学习的“能”力。最后,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指出教育数字化转型势不可挡,在实践过程中要缩小数字鸿沟,构建安全、可信、包容的AI教育生态,以技术之“智”赋能教育之“质”,让江苏学子成长为有创造力有思辨力的时代新人。
龙城初级中学课程发展处张庆玲主任在线下总结发言中进一步强调,此次研修不仅是理念的更新,更是行动的起点。她号召全体教师以研修为契机,立足课堂主阵地,将前沿理念转化为课堂实效,推动智能教育在校园落地生根,为学生的未来成长赋能。
研修撷智拓新境,躬行赋能守初心
在江苏省中小学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研修活动中,我触摸到了教育未来的脉搏。AI大模型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技术概念,而是正在重塑教学形态的革命性力量。它如同一位拥有无限耐心的”数字智者”,能够瞬间解析海量知识,为个性化学习提供可能。
在课堂教学中,AI大模型展现出惊人的应用潜力。它可以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生成定制化习题,自动批改作业并提供即时反馈,甚至能模拟苏格拉底式的对话教学。这些应用并非旨在取代教师,而是将教师从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,使其更专注于启发思维、培养人格的教育本质。
这次研修让我深刻认识到,AI大模型将成为教师的”超级助手”。它既能充当备课智库,快速生成教案和教学资源;又能作为教学分析师,精准诊断学生学习难点。但最珍贵的启示是:技术再先进,教育的核心仍是人与人的互动。未来的优秀教师,必定是善用AI赋能却始终坚守教育初心的”智能时代引路人”。
——季双慧
在人工智能的引领下,教师应该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智慧的引领者。知识的传播功能可以交由人工智能去完成,教师可以摆脱大量重复性的工作,抽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增长个人智慧,提高信息处理能力,帮助学生识别信息的优劣,并最终培养他们自主辨别信息的能力,关注学生的成长。
在人工智能的引领下,教师应加强对技术的认知,重视整合不同技术更好地辅助教学。现阶段,人工智能的使用确实给教师知识传递劳动带来了巨大的冲击,并且还有更多的人工智能产品比如智能导学系统、智能学伴、智能评卷系统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渐显现他们的优势。这些人工智能教育产品的运用确实解决一些教育问题,但这些问题的解决最重要的是教师能够合理利用技术,能够最大化发挥技术的优越性,让人工智能更好的为教育服务。
在人工智能的引领下,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价值观,在教育过程中以育人为本,重视情感传递。机器和技术是没有温度的,但使用机器和技术的人是有情感的,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情感传递去培养学生的价值观,让学生懂得用所学知识或者技术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全面的发展,让人生更丰富,让社会更美好。
——谈璐
随着Deepseek的横空出世,“人工智能赋能教学”成为当前教育类的热门话题。AI赋能的教学课程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,而是教育形态的重构。对比传统教师主导的标准化课堂,AI的介入重构了教育生产关系,将教师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后,师生之间得以重建更有温度的教育关系。当机器处理标准化工作,教师终于可以专注于只有人类才能完成的灵魂唤醒。在观看过程中,最震撼的是AI如何实现教育的"千人千面",当AI承担起知识传递的基础工作,教师角色发生了本质转变:从"知识的权威讲授者"进阶为"学习体验的设计师"和"思维成长的引导者",这恰恰让孔子"因材施教"的理想在技术加持下成为可能。
这场教育变革的本质,不是用AI取代教师,而是让人工智能成为教育生态中的"第三维度",在技术与人文之间架起新的可能性桥梁。
——彭雨
此次研修活动为教师提供了深度学习与交流的平台,深化了教育工作者对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理解,也为龙城初级中学推进教学改革、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撰稿:陈怡嘉
摄影:盛莉莉
编审:张庆玲 盛莉莉
终审:郭云洁 彭 菲